?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专栏文章» 干部锻炼» 深入基层,让理想插上现实的翅膀(基建局 刘洪业)

深入基层,让理想插上现实的翅膀(基建局 刘洪业)

——2015年实践锻炼总结

文章来源:人事局 | 作者:  点击数: 次 | 发布时间:2016-12-15 | 【 字体:    
  按照院机关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总体部署,经人事局和基建局统一安排,作为第四批参加锻炼的成员,2015年3月-2016年1月,我有幸在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祁阳综合基地、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完成机关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任务。

  自2007年7月来我院工作以来,怀揣着为农业科研服务的理想,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科研条件建设中,先后在基建局项目管理处、综合处、投资计划处工作,但一直没有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科研一线。而本次实践锻炼,正是要为我的理想插上现实的翅膀,心里充满了期待;同时,也迫切地想去了解基层,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找准为农业科研服务的着力点,更好地服务于科研,服务于科技创新,为服务型机关建设增砖添瓦。

 

  一、工作和学习
  (一)生物技术研究所
  2015年3月,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始了自己的锻炼任务。3月至8月,先后在综合办公室、科研处、后勤服务中心、生物安全研究室等部门进行锻炼,分别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了解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工作进展情况
  通过参加农业部相关司局领导和院领导到研究所和试验基地的调研活动,快速了解研究所整体科研情况。通过文字材料学习、面对面地与科研人员沟通交流,从研究背景、研究成果、工作计划等方面,深入了解“主要豆科牧草与草坪草研究、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动物基因工程空衣壳疫苗和干扰素、新型高效乳糖酶创制、牧草优异种质创新与利用、转植酸酶基因玉米成果培育”等科研工作进展,快速地给自己进行了一次科普教育。
  通过参加2015年中关村技术创新、产学研结合及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支持情况介绍会,学习中关村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建设资金支持管理办法,了解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平台的支持思路、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挂牌与评估及2015年检测服务支持情况、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服务平台及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基金情况,增进了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认识。
  2、发挥专业优势,推进项目执行进度
  帮助研究所梳理拟申报项目、在建项目、已完工待验收项目情况,发挥专业优势,协助加快项目执行进度。
  以重大基本建设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项目为重点,协助研究所推动项目建议书的修改和上报工作,历经3次修改和多次汇报,向国家发改委成功上报该项目建议书。与相关研究室一起编制通州园区中试熟化的技术产业化项目、应用农业生物工厂技术生产农业生物制品项目申报书;参与廊坊野外开放式CO2环境控制系统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前期调研和方案讨论工作;通过调研,协助做好“山东(东营)作物新育种技术环境安全试验基地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和“安徽(灵璧)棉花抗逆生物育种试验基地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申报准备工作。
协助组织延庆基地科研及辅助用房修缮项目(一期、二期)、延庆基地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一期、二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新型动物用基因工程产品生物反应器研究中心建设等5个项目的验收;整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试验基地田间设施改造工程、作物生物技术育种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档案资料,为项目验收做准备。
  (二)祁阳综合基地
  2015年9月,来到祁阳综合基地,首先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走遍衡阳办公区、祁阳核心试验区(红壤实验站)、永州试验示范区,同时,认真阅读《半个世纪的春秋——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站志》等文献材料,快速掌握实验站的历史沿革和整体情况。白天参加水稻收割、网室长期定位试验、野外长期定位试验等科研活动,晚上与科研人员及客座学者一起做试验。
  在实践锻炼的同时,总想为实验站做点实事。要做实事,就要熟悉实际情况。因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使点子和方案符合实际情况、满足实际需要,这也是“谋事要实”的内涵。由于实验站没有办公用房,没有培训场所,接待能力也非常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影响了技术培训和服务能力的充分发挥;实验室及其配套设施条件差,甚至影响到实验和人员安全。为把实验站打造成为实验研究基地、推广示范基地、人才培养基地,迫切需要建设一栋综合实验楼。为此,与实验站领导和同事一起踏勘现场,讨论、研究选址和方案设计,编写了《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综合基地综合实验楼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调研报告》,为该项目申报立项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相关建议。
  (三)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底,我来到了本次锻炼的最后一站——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重点还是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加强研究所与院机关各部门的沟通,协助推进基因组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同时,利用晚上时间,参与课题组的科研工作。
  在这里,首要任务还是发挥专业优势,配合研究所和条财处领导,衔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协助推进建设用协议出让事宜。其次,协助条财处衔接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落实试验基地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竣工备案和决算审计事宜。期间,协助签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生宿舍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技术咨询服务合同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建设项目咨询服务协议书》,参与编制和修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建设项目建议书》等文件,为申请协议出让建设用地做各项准备。
  二、体会和感悟
  (一)在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半年时间,有幸与新领导和新同事并肩战斗,为研究所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学到了知识,积累了经验,最重要的是感受颇丰。尤其是生物所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和开展“三严三实”教育的具体工作,让我感触最深。
  1、2012年以来,生物所党委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紧紧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和现代研究所建设这一中心任务,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等“五大建设”,树牢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法,净化服务环境,构建服务机制,从而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让我情不自禁地联系到了我院党组始终在倡导的服务型机关建设,《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指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这五个服务是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内涵的概况,同样,这五个服务也适用于服务型机关建设。
  2、生物所把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落实到了研究所的具体工作中,比如说,在这里,我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生物所为了全面推进现代科研院所建设,保障和推动创新工程顺利实施,促进研究所创新发展过程中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结合科研管理、科技开发、人才培养以及内部行政等方面的工作制定出台了49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一个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能的行政、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既要求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从大处着眼,讲大的规矩,也要求大家从小处着手,讲具体的规矩;而且,要求大家讲规矩不能停在口头,要落实到行动上。比如,不能自行其是、目无组织,重要事项不请示不报告;开会不能迟到,不能会上不说、会后乱说;不能明哲保身,对一些错误言行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不能自由散漫,不安心工作,等等。为了让领导干部和全体职工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让每个人做到按规矩办事,生物所将49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到各处室,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学习和讨论,让大家理解和掌握,将制度和规矩入脑入心,潜移默化为一种工作习惯,使之成为行动的“镜子”、做事的“指南”,营造了一种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保障了研究所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和顺利推进。
  (二)在祁阳综合基地的一个多月,自己也深刻体会到,农业科技工作就是要扎根农村、贴近农民,做到研究接地气、转化无障碍、成果惠农民。
  研究接地气,就是要紧贴“三农”基层实际,把实验基地、创新平台建到田间地头,把服务延伸到农户家中。坚持问题导向和产业导向,紧扣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围绕农业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促进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销售、流通各环节全方位融合,助推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
  转化无障碍,就是要畅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切实提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在政府部门完善农业科技评价制度、理顺成果转化机制、健全政策支撑体系的同时,我们农业科技人员要深入农村、农户,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可以尝试兴办创办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加大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人才互助交流的力度,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直通车”。
  成果惠农民,就是要整合科技服务资源,构建多元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长效机制。树立“互联网+科技服务”思维,构建科技网络服务平台,发展科技咨询、科技推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普及和创新人才等科技市场服务,把农业科技新成果源源不断地送到农村和山区,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三)在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半年时间里,多次往返于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与研究所领导、同事和专家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办公室、餐厅、宿舍,仿佛回到了“三点一线”的学校生活。简单的生活,饱满的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状态”才能有作为。在这里,工作困难多,生活条件差,但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党员干部和年轻科学家们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也正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在这里,从来没有“遇到难题绕开走,碰到矛盾就开溜”的情形,处处可见的都是“工作上有作为、工作上敢担当”的情景。正因为基因组研究所领导干部和中青年科学家们作风实、干劲足,两年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大踏步地向国际生物育种创新高地迈进,将逐步成为我国农业基因组研究的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国际人才培训中心和农业基因组研究协作与成果转化平台。
  三、收获和希望
  一年的时间,看似很长,实则很短,自己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深入基层的机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端正态度,扑下身子,和大家一块苦、一块干,为研究所和实验站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脚下的泥土多了,干事的能力强了;同时,认真贯彻和落实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受到了教育,改进了作风,提升了形象。“受到了教育”,理论素养得到提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问题得到解决;“改进了作风”,进一步树立起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的优良作风;“提升了形象”,进一步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科研的服务型机关形象。
  一年的实践锻炼,其收获也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快、实、细、新、俭、严”。“快”就是立说立行,工作高效;“实”就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细”就是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新”就是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敢于打破常规;“俭”就是克勤克俭,立身修德;“严”就是严于律己,洁身自好。
  新单位、新领导和新同事给予我的关怀、支持和帮助,赠予我的知识、经验和感悟,点点滴滴都将铭刻在心,成为我人生中的财富,同时,也激励我不断前行,为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和现代科研院所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由衷地希望院党组和人事局能够给予机关年轻干部更多这么好、这么及时的锻炼机会,让我们更好、更快地成长,真正成为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研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第四批实践锻炼干部、中国农科院基本建设局刘洪业供稿)

?